3.0T核磁兼容双腔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植入术

时间:2022-11-29 作者:宣传统战部 来源:本站原创

11月25日,甘肃省中心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陈永清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完成我院首例3.0T核磁兼容双腔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简称ICD)的植入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正式开启了心律失常诊疗领域3.0T磁共振兼容新时代。

一周前,59岁的李先生在金昌市当地医院检查出患有肥厚性心肌病,考虑到治疗难度大,家属联系转至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经急诊绿色通道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窦性心律,心脏超声提示左室流出道严重梗阻,随时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风险。


心血管内科团队进行详细、精准评估,考虑患者具有脑卒中的高危风险,未来接受核磁检查、诊断的需求较高,传统ICD植入后患者无法进行磁共振检查,经严谨术前讨论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植入3.0T核磁兼容ICD。

手术如期进行,在局部麻醉下,陈永清主任团队为患者精准实施了3.0T核磁兼容ICD植入术,手术全程仅用时不到一个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近期将会康复出院。

陈永清主任介绍,长期以来,磁共振检查是传统ICD植入术后患者的绝对禁区,部分患者植入后因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可能影响其后续全身多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本次植入的3.0T核磁兼容ICD是国内领先的技术,既有普通起搏器的生理性起搏功能,又有室速、室颤发作时自动复律和除颤的功能,相当于在人体内安置了一个“急诊室”,能够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


据悉,双腔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为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疗装置,是一种植入患者体内的能自动识别、诊断室速和室颤,并自动实施治疗的仪器,主要应用于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植入ICD后,如果患者突然心室跳动太快,甚至乱颤,导致心脏骤停时,植入的ICD无须医生在场,也可以及时、自动为患者转复心律,可显著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

3.0T核磁兼容ICD不仅拥有除颤器24h实时防护,也不必担心未来磁共振检查受限,术后可以迅速恢复健康生活,且预估使用年限长达10年,能够减少更换的次数,从而降低感染风险,也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手术痛苦。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患者规避了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促进了我院心律失常医疗植入器械和技术再上新台阶。

科室介绍

甘肃省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目前有床位90余张,开设普通病区2个及CCU病区1个。科室设施设备先进,复合手术室配备西北地区第一台西门子ArtisPheno血管机及双C血管机,还拥有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冠脉旋磨、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三维电生理射频消融等先进的诊疗设备。人才力量雄厚,医疗团队全部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陈永清主任兼任国内四家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专科技术领先,已经常规开展各种心血管介入及复杂疑难手术,包括复杂冠脉介入诊疗、房颤及室速的三维电生理射频消融、左心耳及先心病封堵、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及除颤起搏器(ICD)植入等,在心血管危重急症救治及疑难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理念先进。作为牵头科室,规范化的胸痛中心建设最大限度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科室服务意识超前,在医院人文理念指导下建立了以解除患者就医痛点为引导的服务理念,全方位、全流程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快捷通道 Shortcuts